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波带娃暑假出游的人,都怎么样了?出发前一定要看这个

关注健康的 广东卫生在线 2023-09-23

今天(7月11日)
以热字为招牌的“三伏天”
正式开启
南北方小伙伴
一同迎来今年最大“烤验”
🔥🔥🔥


中央气象台预计
未来10天,江南、华南等地
多35℃以上高温天气
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
部分地区可达38~40℃


然而
直逼40℃的高温
挡不住一颗带娃出游的心
随着全国各地暑假到来
各个景点也开启“人从众”模式
👇👇👇

北京

故宫博物院游客如织↓


颐和园“遍地是小孩”↓


上海迪士尼

一个项目排2小时↓


南京夜游秦淮河

白天就排起长队↓


西安看不到兵马俑

只看得到人↓


广州长隆、珠海长隆
也是“复制黏贴”般的人山人海↓


旅游期间
人员流动和聚集明显增加
广卫君温馨提醒
各位大小朋友开心玩耍的同时
也要警惕传染病“钻空子”

近日
广东疾控发布提醒
7月要重点防治这几种疾病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随着7月上旬学校和托幼机构放假,发病水平将逐步下降,预防手足口病的同时应关注疱疹性咽峡炎。重点防控区域是珠三角地区


重点防控人群为3岁以下散居儿童及“二孩”家庭中的幼儿要警惕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预防措施:



登革热随着气温上升及蚊媒密度持续攀升,我省7月将可能继续发生散发输入病例,且因输入导致本地疫情风险增高。
重点防控地区为珠三角以及粤东、粤西等地。

预防措施:



麻 疹

重点防控地区为麻疹疫点发生地、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聚集地和城乡结合部及粤东西部免疫服务薄弱的地区。


重点人群为未及时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的适龄儿童。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上述疾病的最有效手段,儿童满8月龄要及时接种第一剂疫苗,18月龄接种第二剂疫苗。


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既往未患过相应疾病,又没接种疫苗或未全程接种的人)可应急接种相应疫苗,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随着出行频次增多
中暑、烫伤、外伤或骨折等风险
也随之增加
如意外受伤如何应急处理?

4个急救技能包

请收好


01中暑急救四步走处理妥当可大大降低重症风险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壮波介绍,中暑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个阶段,在早期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痛,伴有全身乏力,体温升高但低于38℃等症状时,就需要及时给患者进行救治。

中暑的现场救护包括以下四步:

(1)尽快拨打120把患者送到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治疗;
(2)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同时让患者平卧,解开患者的衣领,有助于患者的呼吸及散热;
(3)通过物理措施进行降温,用湿毛巾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拭,或用冰袋放到患者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大动脉处,把体温降下来;
(4)尽快给患者补充适量温开水或淡盐水,注意要少量多次,每次大约每个小时500~1000毫升。

02发生烧烫伤先大量冲水

活用“五字诀”紧急处理

烈日暴晒下,户外的金属设施气温很高,儿童攀爬或者运动容易受伤;此外,夏天衣服穿的少,一旦发生热液泼洒在孩子身上,也更易发生严重烫伤事件。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与整形康复科(烧伤整形科三科)副主任李罡介绍,当烧烫伤发生,可用“冲、脱、泡、盖、送”五字诀进行紧急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伤害。

(1)“冲”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患处30分钟以上,直到患处离开水源后不感到疼痛为止。这一步可达到止痛、消肿和降温的效果。注意冲水时可以连着衣服一起冲,不需要先脱衣服,以免耽误时间。


(2)“脱”:冲水结束后,轻缓脱去覆盖在患处的衣物注意不要用力拉扯衣物,以免造成烫伤处皮肤的剥脱。对于比较难脱的衣服,可用剪刀小心地把衣服剪开。


(3)“泡”:对于手脚处的烧烫伤,可以把患处直接浸泡在冷水里至少30分钟。浸泡使用自来水就可以,不需要特别加入冰块;


(4)“盖”:完成以上步骤后,可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把伤口盖住,起到暂时的保护作用;


(5)“送”尽快把患者送到有烧伤专科的医院进行救治。


李罡提醒,千万不要轻信“涂酱油、涂牙膏治烫伤”等民间偏方,否则可能导致伤势加重、伤口留疤。


03户外运动常见外伤骨折

“止血包扎固定”来帮忙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主治医师王敏介绍,当体表或四肢的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时,加压包扎是最常用的止血法。加压包扎并不是把敷料敷在伤口上就好,一定缠绕绷带进行固定和止血。他提醒,在包扎后要观察伤口附近的血液运行情况,避免绑得太紧影响血液循环。

而当在户外发生轻度骨折、又没有专业固定用夹板时,可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后,用树枝等物品进行跨关节固定(如前臂骨折,树枝的长度需要跨过腕关节和肘关节);如果有棉垫,还应对关节、肘窝或膝盖窝等进行保护,减少压力性损伤,并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


04

溺水者急救现场

用“ABCD”启动基础生命支持

暑假期间,溺水事件发生风险上升。郭壮波介绍,当碰到有人溺水时,市民应尽快向周围群众呼救,同时拨打120求救。

“溺水者的救助往往不能靠一个人完成,我们可向溺水者投递一些竹竿、绳索进行救助。当溺水者被救起,我们就需要根据溺水者的情况进行生命支持。”郭壮波表示,救助溺水者需遵循“ABCD”原则

(1)A——开放气道。把溺水者救助到岸边后,要尽快给患者清理口腔里的泥沙水草,抬高患者的下颌,通过压额抬颏法抬高患者的开放气道,尽快给予患者人工通气;


(2)B——人工通气。在患者没有呼吸的情况下,需要尽快进行2-5次的人工通气,每次通气时间大于1秒钟;


(3)C——胸外按压。施救者两臂交叉垂直,用手掌根部按压溺水者胸骨与两乳头连线的交界处,成人按压深度是5-6厘米,婴儿或儿童的按压深度是达到胸部前后径的1/3。按压频率约为100-120次每分钟,胸外按压跟人工通气的比例为30:2;


(4)D——早期除颤。如果救助场所配有AED,需尽快连接AED给患者进行心脏除颤,可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转发扩散,以防万一
提醒更多家长!



编辑 | 尹蓁 责编 | 张秀丽

综合来源 | 中国天气、广东疾控、广州卫健委、广州广播电视台等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

痛心!男子游泳疑遇离岸流溺亡!遇到“吃人”的海浪如何自救?

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专家支招:家长这样跟孩子沟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